20110822

女皇的無人之境:加莫娃的排球道路

1998年開始,加莫娃(Ekaterina Gamova)加入俄羅斯國家隊。當時的俄羅斯球星如雲,除了兩大主攻手安達摩露娃(Artamonova Evguiena)和歌迪娜(Godina)以外,還有接應二傳蘇高洛娃(Sokolova)和連奪多項大奬賽的快攻手迪真高(Tichenko),加莫娃以202cm的身高橫空出世,在眾球星中竟然還能引起注意,並不是因為身高(當時還有比她高的204cm的樸達荷娃),而是因為她總有一種不在乎俗世眼光,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的高傲氣質。

加莫娃的鋒芒在2001年的大冠軍盃得以顯現(當時她已正式頂替了歌迪娜擔任正選主攻手),但即使如此,在2002-2003兩年的賽季裡,她最多也是和隊友平分春色,俄羅斯在2002年世界錦標賽準決賽不敵美國,在2003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冠軍戰不敵中國,隨後更在歐錦賽落敗而痛失參加2003年世界盃的資格,當時俄羅斯陷入低谷,排壇大抵還是惋惜一代名將安達摩露娃還沒有品嘗世界三大賽冠軍(即世錦賽、世界盃和奧運,當中又以世錦賽和奧運榮譽最高)的滋味,這意味著,那還不是加莫娃的時代。

2004年俄羅斯兩大攻手安達摩露娃和迪真高受傷,只餘下加莫娃。因為2004年是雅典奧運年,這時俄羅斯怒吼教練卡爾波利召回蘇高洛娃,由此俄羅斯重回90年代初打兩個主攻的傳統方式。我一直偏愛這種方式,高舉高打意味着輕視對手攔網的高傲態度,明目張膽的進攻展現英雄式的個人能力,這恰恰是製造了一個舞台,給予天才運動員展示自己的與眾不同。2004年俄羅斯一直不被看好,在瑞士精英賽僅得第六,繼而卡爾波利放棄參加大獎賽,秘密練兵,在缺乏良好副攻和攔網水平低落的情況下,俄羅斯竟然展現一直欠奉的穩定心理質素,這大概歸功於兩大主攻手加莫娃和蘇高洛娃的穩定性。在奧運會半準決賽,俄羅斯在總局數落後1-2,第4局落後六個賽點的情況下(19-24)驚人的追平,後來在決勝局以16-14擊敗奪冠大熱門巴西隊。可知道在缺乏攻手的俄羅斯要走上這一條路並不容易。2004年最重要的一場比賽——雅典奧運會決賽(中國對俄羅斯),這場比賽中,蘇高洛娃被中國隊重點攔防,進攻上只得靠加莫娃一人,最終俄羅斯隊以2-3落敗。

這場比賽的重要意義在於,兩位天才球手與奧運冠軍擦肩而過所結下的創傷,而2002年世界錦標賽得主意大利隊和2004年被譽為黃金一代的中國隊,並沒有一位球員在個人能力上能超越俄羅斯這兩位球手,因此二人惺惺相惜,在2006年俄羅斯奪得世錦賽冠軍以後,二人脫離隊友群相擁而泣,大概是歷史的傷痕,終於可以被磨滅,而那些僅入國家隊的年輕球員,又如何能夠理解她們所經歷的試煉、如何理解那荊棘滿途的排球道路?

2008年北京奧運,安達摩露娃以33歲高齡回歸,可惜當時蘇高洛娃、加莫娃都不在狀態,加上主力二傳絲絲尼娜調整能力特低,教練又與球員不和,導致俄羅斯隊於8強止步,是為歷史上參與奧運會的最差成績。2010年,俄羅斯隊換帥並重召蘇高洛娃回隊,加上新秀漸趨成熟,使俄羅斯以更輕鬆的姿態奪得世界錦標賽冠軍。2010年加莫娃踏入30歲,國內著名排球主播洪剛說只有在2010年始的加莫娃才能用「瀟灑」兩字來形容。的確,2010年的加莫娃飽歷風霜跌蕩,昔日在球場上的鋒利眼神已漸少見,取而代之是自信笑容和享受比賽的超然姿態。加莫娃在2009年改打接應,在隊員的掩護下能在球場任何一點作出攻擊,這使球隊在任何時間最少有三個攻擊點,主攻的一傳壓力也相對較少,原因在於在一傳不到位的情況下,二傳依然有能力升球至後排讓加莫娃進攻。這種進攻模式是男排模式,巴西隊的傳奇接應謝拉以速度取勝,但加莫娃卻打吊結合,落手清脆,後排防守技術也不差,更如入無人之境,因此她以絕對姿態獲得2010年世錦賽最有價值球員(MVP)和「世界第一攻手」的稱號。

2011年是世界盃年,俄羅斯隊要衝擊世界女排大獎賽、歐錦賽和世界盃。我們還應該慶幸,有加莫娃這一種球星屹立排壇,乃至現今的排球場上,尚未至於黯淡無光,因為現在,還是加莫娃的時代!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