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0623

假日的銅板

今年第三次出門,和家人到台灣。大部分地方我都遊過了,不過人不同,風景便會不同,我還不是太介意。況且事隔一年,心境都有點不同,朋友都說這一年,我變了很多。大概是從二十五歲到二十六歲是一個關口。的確叫人難人確實,今年可以唱一遍孫燕姿的開始懂了,只是開始,離開懵懂。我不敢說以後不會重蹈覆轍,但至少,不至於如此愚蠢與莽撞。人生路上的風景是好看的,但也有看不完的時候,不過無論如何,總覺得自己內心還不免是寒枯的。每次遠遊都有開心的時刻,可是總難以欺騙自己這些旅程是自己的最愛,但卻覺得總是要珍惜的。腳上的桎梏,大概要時間和勇氣將之解開。不過,綿長的生活有假日的銅板,那種早在腦裡的完美節奏,我還在默默等待。每天都祈求上天保守我,今天還是一樣。我像蛻變中的昆蟲。

20080615

淮信二三事:無言感動

。走過大學的天台,突然看到天空很藍。

。走出巴士,尖沙咀碼頭停泊了一艘碩大的郵輪,浪有點大,風卻微涼,遊客在影相,我在等人,時光遲緩的走著。

。地鐵裡,父親抱起小女孩,小女孩盡力想抓著吊下的扶手,父親微微升起自己的一雙手。

。地鐵站裡,兩個中一二的男孩一追一逐,較胖的一位衝進車廂,另一位裝著若無其事的走回站內去。

。機鋪的金髮青年,一個人坐在打鼓機前等候另一款的打鼓機,我示意他讓坐,他站在一邊等候,後來他等到了,微笑點頭問我:可以換櫈嗎?他的一張較高,我的較矮,後來我們都很感覺良好,回到自己的遊戲機前。

。義無反顧的向前走,竟找到泥艋的,大雨裡不相識的幾個人,一同回家去。



畢竟生活上惱人的事比較多,但我總覺得香港這個城市還是可愛的,路上的風景,還有很多待我們去發現它的趣味。

20080608

死性我不想改

任性,善變又不善辭令,像突然愛上藍格子的長傘,像突然開始討厭巴士和濕了的窗。然而我還是用那平板的淨藍縮骨傘,還是因為貪婪地渴望那四十分鐘的車上小睡,選擇乘巴士。或許我的死性,便是這種表裡不一,有時我覺得外在的自己應該比較真實,至少在行為上,可以證明,即使那明明的虛假的。

有人說,像從來沒有吃過的東西,便不知道那是否屬於自己的口味,而我總以為我是先知道自己的口味,才去選擇,即使試了,喜歡上了,還是與本來的自己的口味無關,這只是因為自己開始被那口味疏遠而已。

人天生根本都不可以愛死身邊的一個,本來自己的受挫,與人無關;死性不改,不見得會天崩地裂。然而,自我的釘子,釘在別人身上,還是會感到一陣悵然若失。然而何以作出全盤的禮讓呢?於是買兩對新鞋子,為自己添一點和諧的滿足。

二十五載,還是懵懂。時光的風暴,不是一句「祝你快樂」便可以平息。無論如何,它還是自顧自的溜走了。想到這點,便覺得懵懂也有期限。記得中學時的紀念冊上,一位不太相熟的同學寫著一句:「難得糊塗」。單是這份裝成熟的真懵懂,已經夠人懷念。窗外還是有雨,何時我會懷念現在的自己呢?退化的時光。雨停了,天還是黑黑的,到處都是低壓糟,像一條一條累了的灰龍,壓低嗓子哼著歌。

20080605

然後我有我生活

記得旅行回來後,急不及待喝一杯凍奶茶。發現自己在日本的時候並沒有想念它——我理應記得的。事過境遷,我覺得對它有了虧欠。

要欠的何止是茶?有時事實放在眼前,時間是最好的證明,沒有想過就是沒有。天空灰黑,雨落下來,沖不掉應要被沖掉的記憶。不該的事太多,無力如傘。然而無論如何,我的想法還是最不重要的,從來沒有人會重視。就正如,我也不大會因為別人的感受而左右自己的決定,人,誰都是一樣,不需怨。

像在試身室中沒有鏡子,我為甚麼要在大庭廣眾面前,展現一個連我也未看清楚的自己?然而我還是站出來,看看新衣裳。我選擇要看得清清楚楚。衣服,沒有新的了,我也走到付款處去。其實並不是喜歡,只是覺得需要,用物質來說服另一個自己。何以清楚呢?我恨這時的自己。一路上懊惱,陰鬱如天氣。明晰的鬱悶。

六月的氣味不應如此。至今我還沒有去一趟遊泳池,還沒有感受那份上水的清涼。夏天的濕熱無常,如此應景。窗的另一邊,無法觸摸。趟若一直如此……然後呢?然後我有我生活,然後你再愛別人。

所謂人生,如此而已。

20080604

在火車上

一月的時候窗外是連綿的雪地,從札幌到函館,記得途經無積雪的小鎮,聽著歌睡著了,醒來時看到函館,又是遍地積雪了。今趟從東京到京都,窗外的是夏天的風光,雪沒有了,然而火車那轟隆轟隆的聲響,還是如此親切。城市是不同的城市,我還是來不及去感受,便在那舒適的搖蕩裡睡著了。

我相信我無法記起它們的名字。但我對它們有了深刻的印象,彷彿是一個輪廓,或一種氣味,繚繞著我。我喜歡火車、火車聲、車站、長長的路軌和月台。我喜歡旅程,一種親身去擁抱陌生的感覺。在徐徐的人群之中前進,讓自己成為他們風景的一部分。坐飛機,是絕對的封閉,而公車則限於公路景觀。只有火車的風景如此變幻,穿過幽谷,來到海邊,乘客來往,不同城市的人有不同的臉。火車的旅途,才是真正熟於自己的。

香港的地鐵和火車講求快捷,因為地小,火車應有的綿長速度與景觀,都無法得到體現。西鐵穿山涉水,從美孚到天水圍,是社會的裂縫。有時太了解一個城市,有了真相,便失去了想像和美感,我想這都是要在旅行中重新拾獲的。歐洲的風車因為路遠,穿過的往往是一大片的叢林,扁平的綠。只有台灣和日本的火車,貼近民居,從小鎮到大城市,從簡樸的月台到華麗大站,在對照之中,展現不同的城市美學。在誤點與離站之間,其實我最想這樣的靜靜坐下,不發一言。火車慢慢停下來了,札幌又慢慢浮現在我的眼前。


【登別〈北海道〉之月台】